滑炒里脊丝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
用料
主料
猪里脊肉200克
辅料
莴笋
75克
调料
花生油
50克
食盐
适量
姜
10克
料酒
5克
淀粉
5克
鸡蛋清
1个
高汤
适量
滑炒里脊丝的做法
滑炒里脊丝是帅帅姥爷的拿手菜,虽是家常菜,但平时做行次数却很少。逢年过节我们才能得以饱口福,还是要来方子自己动手吧,做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如此简单。成品口味咸鲜,肉嫩嫩的,汤汁鲜美,一上桌盘子就见底了~做好道菜有三个关键词:上浆、滑熟、高汤,如果没有高汤可以用市售的浓汤宝来代替,配菜也可以换成冬笋、土豆丝……
1.里脊肉洗净,片成片,再顺丝切成丝放入碗内
2.肉丝中放入淀粉、蛋清、精盐、料酒
3.将肉丝与调料抓匀上浆,腌制5分钟
4.锅中烧开水,将腌好的肉丝,分次放入肉丝用筷子划开,滑熟
5.肉丝倒入漏勺内沥水
6.锅中放入花生油烧到五成热,加入姜末炒出香味
7.加入肉丝编炒
8.莴苣切成细丝
9.加入高汤煮开,加入莴苣丝即成
滑炒里脊丝的做法
炒法种类很多。根据技法、传热介质以以及调味、调色配料的不同派生出了炒的家族。今天为大家做一道滑炒类的菜品:
一、滑炒里肌丝
原料:猪里肌肉300克、冬笋丝60克、
调料:盐3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葱姜米各3克、食用油、蛋清、水淀粉
二、制做过程
1、里肌切成0.18厘米厚、10厘米左右的细丝、加入盐、蛋清上浆。
2、锅炙好滑油后倒出。锅中入宽油烧至3成热时倒入里肌丝及焯过水的笋丝滑熟后倒出。
3、锅入一点底油下入葱姜米炒香后加入主料、调料翻炒均匀即可。
【主料】猪里脊400克,水发竹笋50克,蒜黄20克,鸡蛋。
【调料】鲜汤,盐,味精,鸡精,胡椒粉,淀粉,葱,姜。
具体制作步骤
第一步:新鲜猪里脊去除白色筋膜,顺刀切薄片,然后切成丝,放入盆中加蛋清一个,盐5克,料酒10克,食用油10克,胡椒粉5克用手抓匀上浆待用。
第二步:水发竹笋切丝,蒜黄洗净切段,葱姜切末,
第三步:洗净炒锅加少许食用油烧至冒烟把锅滑透,倒出重新加食用油500克,烧到五成热下入肉丝,用筷子轻轻拔散,至肉丝发白饱满时倒出控油。
第四步:锅内留少许,放入葱姜爆香,放入鲜汤200克下竹笋丝蒜黄段,调入盐5克,味精10克,鸡精15克,把滑好的肉丝倒进去,开锅10秒钟,即可出锅享用。
小技巧
猪里脊上的白色筋膜要剔除干净,这个是咬不动的,如果刀功不好可以提前把猪里脊放冰箱冻两个小时,这样比较好切,锅一定要滑透,不然肉丝会粘在锅底,没有鲜汤可以直接用清水代替。
滑炒里脊丝怎么做?
主料: 猪里脊肉 200克
辅料: 青蒜 75克 冬笋 50克 鸡蛋清 30克
调料: 大葱 10克 淀粉(玉米) 5克 黄酒 5克 味精 3克 香油 5克 花生油 50克 各适量
滑炒里脊丝的做法:
1. 淀粉(5克)放碗内加适量水调成湿淀粉(10克)备用;
2. 将猪里脊肉洗净,片成片,再顺丝切成丝放入碗内,放入鸡蛋清、湿淀粉、精盐抓匀;
3. 葱洗净切丝;
4. 青蒜洗净,切成段;
5. 冬笋切成细丝;
6. 将黄酒、清汤50克、精盐、湿淀粉放入碗内对成芡汁;
7. 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肉丝用筷子划开,倒入漏勺内沥油;
8. 锅内留油40克,放葱丝炸出香味后,随即放入笋丝、青蒜、肉丝,倒入对好的芡汁,颠翻几下,放味精,淋香油出锅即成。
如何炒出嫩滑不老的肉丝,有什么技巧?
炒的肉又嫩滑又好吃的技巧:
首先,切肉的时候要看清肉的纹路,要将肉的纹路切段。
接着是腌制,腌制的时候要先放盐、生抽、胡椒粉,充分抓匀,让肉入味。
然后加淀粉抓匀,肉里一定要放入淀粉抓匀,锁住水分,这样才会嫩滑。
抓入淀粉后还要放入香油,不能太少,没有香油直接加入植物油也可以,加入香油或者植物油后搅拌顺滑,这样就充分锁住了瘦肉的水分。
炒的时候,锅要先烧热,热锅冷油,这样才不粘锅,油烧到七成热。
下入肉丝,迅速划散开,翻炒均匀即可,这样炒出来的肉丝一定是滑滑嫩嫩的。
肉丝怎么炒才嫩11个技巧:
1、原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的烹调方法,所选择的肉类部位也不同,用筋络丰富的腿肉制作肉片或肉丝类的炒菜,就不能追求滑嫩的口感了。简单来说,猪肉中里脊肉是最理想的炒菜原料,其次是前肩瘦肉和后尖瘦肉。
2、要逆着纹路切:从市场上购买的肉类一般都能清楚的看到肉的纹路,不同的肉类在切工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猪肉来说,要逆着纹路切,或者可以斜着纹路切。
3、炒之前用生粉腌一下:对于大多数炒肉的菜式来讲,下锅之前先用生粉黄酒等腌一下会更嫩滑。在炒之前先把肉切好放在器皿里,加入生粉(或者嫩肉粉)、食用油以及适当的调味料,充分搅拌之后再下锅,炒出来的肉就会鲜嫩多汁并且不会韧。
4、冻猪肉用高浓度盐水解冻:冷冻猪肉可以用高浓度的盐水来解冻,成菜后肉质爽嫩。冷冻猪肉不能用热水来解冻。用热水解冻,会使猪肉会失去一部分蛋白质和其香味物质,还会生成丙醛,而丙醛是一种强致癌物。选择将冷冻猪肉放在盐水里解冻,可以缩短解冻时间,也能保持猪肉的鲜嫩。
5、在开水中晃动几下:将切好的肉片放在漏勺里,在开水中晃动几下,待肉刚变色时就起水,沥去水分,然后再下炒锅,只需3-4分钟就能熟,并且鲜嫩可口。
6、啤酒加干淀粉调糊:将肉片用啤酒加干淀粉调糊挂浆,炒出的肉片鲜嫩爽口。
7、加蛋清:先将猪肉切成肉丝或者是肉片,然后拿一个鸡蛋,敲一个小口子,让鸡蛋清流出来,滴在装肉的碗里,搅拌均匀后放十来分钟,再下锅炒。
8、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匀:在切好的猪肉丝里,加入一勺食用油拌匀,放几分钟后炒,也能解决你猪肉怎么炒才嫩的问题。
滑炒里脊丝的介绍
滑炒里脊丝是一道山东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此菜色泽洁白,口味咸鲜,肉嫩。把里脊肉切丝,上浆腌后,用湿热油滑熟,放人漏勺,姜葱丝沧锅,放人料酒、滑好的肉丝,放入用鲜汤、盐、味精对好的清汁烹炒,放人香菜梗、香油,出勺即可。肉丝加蛋清,少许盐,淀粉上浆,再放入适量油抓匀,以便滑炒时肉丝更容易分开,不至结块
食材_里脊肉窍门
猪里脊肉也叫黄瓜肉,是猪所有的部位里面肉质最嫩滑,口感最好而且容易烹饪成型的食材。无论是切片、切块、切段、切丁都是非常容易打理的。里脊肉几乎适合所有的烹饪手法,煎炒烹炸炖酱卤都非常美味;其中最著名口感最好的当然是非干炸里脊莫属。成品外焦里嫩口味咸香,毫无油腻感!那么怎么烹饪才能做好这道菜呢?
干炸里脊:
首先来讲一下为什么挂不住浆,原因是液体调味不能放的太多,如料酒、酱油等。放多了就太稀了肯定挂不住。第二油温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炸至时间过长,肉容易脱水就不嫩,太高则外焦里生。第三是面糊配比,有些是面粉加了鸡蛋又去加水,就造成面糊太稀,有些是面粉加淀粉再加鸡蛋,又会变得太干。总之面糊一定要调到稀、稠适当的程度。
猪里脊肉400克改刀切成拇指长,小手指粗小段,用盐5克、料酒5克、五香粉5克、白糖10克、生抽耗油各5克、腌制二十分钟,加入面粉淀粉各20克、鸡蛋一个、加适量葱姜水搅拌均匀,把里脊肉挂满糊以后逐块下五成热油锅炸至定型捞出控油,待油温升高至八成热时复炸一分钟,金黄酥脆即可装盘!这种方法成品糊的口感酥脆,但是口感略硬!
软炸里脊:猪里脊肉400克切小段,加盐,胡椒粉,味精腌制二十分钟入味。鸡蛋清两个加10克淀粉搅打成粘稠乳白色糊状,要多搅打一会使其蓬松发泡。锅中烧油达五成热时,把腌制好的里脊肉放入鸡蛋清糊里面均匀挂满糊,逐块放入油锅炸至定型捞出,待油温升高至八成热时再复炸一分钟,迅速捞出装盘。准备一个小碟子里面放入盐、辣椒粉、胡椒粉蘸食即可!这个做法成品外表是乳白色,外皮圆润饱满,只有薄薄的一层是酥脆的口感,里脊肉则咸香可口鲜嫩多汁!
烹调滑炒里脊丝使用的勾芡是什么
勾芡是我们在平时做饭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步骤对于人们来说虽然每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味但是勾芡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一项,虽然风味不同口味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勾芡会让菜肴变得更加可口也更加爽滑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中国的每一个地区的做饭方式基
勾芡是我们在平时做饭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步骤对于人们来说虽然每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味但是勾芡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一项,虽然风味不同口味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但是勾芡会让菜肴变得更加可口也更加爽滑是很重要的一步。
勾芡的学术概念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情况下,具有吸水、粘附及光滑润洁的特点。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增加卤汁对原料的附着力,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
勾芡用的淀粉,又叫团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多糖聚合物。烹调用的淀粉,主要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麦类淀粉,菱、藕淀粉等。淀粉不溶于水,在和水加热至60C时,则糊化成胶体溶液。勾芡就是利用淀粉这种特性。
绿豆淀粉是最佳的淀粉,一般很少使用。它是由绿豆水涨磨碎,沉淀而成,它的特点是粘性足,吸水性小,色洁白而有光泽。
马铃薯淀粉是目前家庭一般常用的淀粉,是由马铃薯磨碎,揉洗、沉淀制成的,特点是粘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光泽优于绿豆淀粉,但吸水性差。
小麦淀粉是麦麸洗面筋后沉淀而成或用面粉制成,特点是色白,但光泽较差,质量不如马铃薯粉,勾芡后易沉淀。
甘薯淀粉特点是吸水能力强,但粘性较差,无光泽,色暗红带黑,由鲜薯磨碎,揉洗,沉淀而成。
此外还有玉米淀粉,菱、藕淀粉,荸荠淀粉等。
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法的共同点是旺火速成,有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某些调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看中汤汁增多,通过勾芡,使汁液浓稠并附于原料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
勾芡一般用两种类型。一种是淀粉汁加调味品,俗称“对汁”,多用于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调的菜肴。一种是单纯的淀粉汁,又叫“湿淀粉”,多用于一般的炒菜。浇汁也是勾芡的一种,又称为薄芡、琉璃芡,多用于煨、烧、扒及汤菜。根据烹调方法及菜肴特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芡汁用法:
1.包芡 一般用于爆炒方法烹调的菜肴。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鱼香肉丝、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后,盘底基本不留卤汁。
2.糊交 一般用于熘、滑、焖、烩方法烹制的菜肴。粉汁比包芡稀,用处是把菜肴的汤汁变成糊状,达到汤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 粉汁较稀,一般用于大型或整体的菜肴,其作用是增加菜肴的滋味和光泽。一般是在菜肴装盘后,再将锅中卤汁加热勾芡,然后浇在菜肴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状态,食后盘内可剩余部分汁液。
4.奶汤芡 是芡汁中最稀的,又称薄芡。一般用于烩烧的菜肴,如:麻辣豆腐、虾仁锅巴等。目的是使菜肴汤汁加浓一点而达到色美味鲜的要求。
要勾好芡,需掌握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
二是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否则卤汁不易粘在原料上,不能达到增鲜、美形的目的;
三是菜肴汤汁要适当,汤汁过多或过少,会造成芡汁的过稀或过稠,从而影响菜肴的质量;
四是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湿淀粉勾芡,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
淀粉吸湿性强,还有吸收异味的特点,因此应注意保管,应防潮、防霉、防异味。一般以室温15C和湿度低于70%的条件下为宜。
烹调中还有明油芡的要求,即在菜肴成熟时勾好芡以后,再淋入各种不同的调味油,使之溶合于芡内或附着于芡上。对菜肴起增香、提鲜、上色、发亮作用。使用时两者要结合好,要根据菜肴的口味和色泽要求,淋入不同颜色的食用油,如:鸡油(黄色)、辣椒油(红色)、番茄油、香油、花椒油等。
淋油时要注意,一定要在芡熟后淋入,才能使芡亮油明。一次加油不能过多过急,否则会出现泌油现象。由于烹调方法不同,加油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熘、炒菜肴,多在成熟后边颠勺边淋入明油。干烧菜,菜是在出勺后,将勺内余汁调入油泻开,浇淋于菜肴上面。明油加入芡汁后,搅动颠翻不可太快,避免油芡分离。
在中国的每一个地区的做饭方式基本上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地区的菜肴都独具当地特色,但是勾芡确实大多数地区做菜的时候都会选择的一种方式。勾芡主要是加入淀粉让菜肴变得更加粘稠与爽滑,可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看来勾芡并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这时候就可以来了解到勾芡的菜肴的重要作用。
勾芡的作用
勾芡的主要原料是淀粉和水。原因是淀粉遇高温后,会吸水成糊,膨胀而加强黏性,有产生光泽及润滑的作用,因此,菜肴经勾芡后会发生下述作用:
(1)使菜肴的汤增加黏性及浓度:一般菜肴在烹调时大多会加液体调味品或水,同样的,原料受热一部分水分会从原料内部流出。这些水分与原料不会亲和,常常变成个别的东西。加了勾芡,则水分的黏性及浓度会增加,锅中的原料和煮汁会亲和。烹调方法不同,则勾芡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熘、爆、炒等烹调方法勾芡之后,调味品和煮汁会将原料表面全部包覆,菜肴的汤剂煮汁会浓稠而有味道。
熘、爆、炒等烹调方法是以强火急速做成,基本上不加汤。但是,烹调时调味品的汁和原料内部流出的汁,在极短的加热步骤中不能使这些水分蒸发,也不能使其全部渗透至原料中,如此,原料与汁无法亲和,达到使菜肴煮汁浓稠的要求。
如果进行勾芡,则煮汁的黏性会增加,浓度会变大,只要翻转菜肴,煮汁就会包覆原料的表面,能达到以强火迅速烹调的目的。同时,调味品的液汁会渗入原料表面,增加美味。一般而言,熘、爆、炒等料理全部使用此法。
此外,表面酥脆、内部柔软的菜肴,例如“熘黄鱼”、“咕噜肉”等,在烹调时,加汤或液体调味料时,会渗入原料表面,使原料的外表失去脆酥,所以,需先将煮汁在锅中勾芡,以增加煮汁的浓度,然后,再将炸过的原料放入锅中,整次回锅,或将煮汁浇在炸好的原料上,使煮汁包覆于原料的外部,这样就不会渗入原料内部,所以使菜肴保持外部脆酥、内部柔软。
烧、烩、煮、扒等烹调方法,勾芡后汤和菜肴会产生亲和,使之滑溜柔软。原因是烧、烩、煮、扒等烹调方法,汁相当多,加热时间十分长,原料本身的鲜味和调味品的味道会融入卤汁中,如不做勾芡,则原料与汁不会亲和。勾芡后,汁的浓度及黏性增加,汤与原料会融合,产生滑溜、柔软、新鲜的味道,例如,
“豆腐羹”、“烩三丁”等都用此法制作。
部分汤做了勾芡之后,汁会变浓,且可使原料浮出。
一般做汤的原料多半沉于锅底,从上面看只见汤而不见原料。做了勾芡,则汤的浓度会增加,使原料浮现出来,汤内的内容因此而丰富、滑溜、味美。
(2)增加菜肴的光泽和美观:菜肴做了勾芡,由于粉所具有的光泽,会使色彩美丽、透明,同时增加黏性及浓度.可使菜肴长时间保持原状,不至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