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英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假如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河姆渡博物馆开放时间
1、河姆渡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可能随季节和年份的变化而变化,以下为2023年夏季的开放时间:
2、5月1日至9月30日周二至周日的08:30-17:00(16:30停止入园)周一不开放。
3、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周二至周日的09:00-16:30(16:00停止入园)周一不开放。
4、建议您访问河姆渡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联系电话0574-88298333了解最新的开放时间信息。
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门票是多少
1、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成人25元,学生13元(参观内容:出土文物陈列馆、遗址现场馆、考古发掘录像、临时陈列)
2、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由文物陈列馆和遗址公园两大部分组成。文物陈列馆紧邻遗址西侧,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6幢建筑组成,单体之间用连廊相接。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风格,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而设计,依托456根桩基,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毛面墙砖,显得古朴、野趣,并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3、博物馆基本陈列有3个展厅,第一展厅陈列出土文物400余件,辅以照片、图表、模型,介绍了遗址的基本情况。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七千年前河姆渡生态环境大模型,在声、光、电的自动控制下,形象地再现了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4、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经鉴定属于61个动物种属。从陈列的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的骨骼残片,展示了昔日的河姆渡是古林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堪称7000年前的古动物王国。
5、第二展厅稻作经济,反映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展出的实物有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及照片,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石球等稻作经济的全套耕作、加工工具。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釜、钵、盘、豆、盆、罐、_、鼎、盂等炊、饮、贮器,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种植水稻是河姆渡人的重要经济活动,他们的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6、河姆渡先民发明了农业以后,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改变,但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从陈列的骨哨、骨箭头、弹丸等渔猎工具、酸枣、橡子、芡实、菱角等丰富的果实来看,证明渔猎和采集仍是河姆渡人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
7、第三展厅反映河姆渡人定居生活和原始艺术两个内容。陈列着被称为是建筑史上奇迹的带有榫卯的干栏式建筑木构件和加工工具。此外,陈列的还有种类繁多的纺织工具,展示了当时成熟的纺织技术。
8、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里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划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创造了辉煌的原始艺术,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他们以象牙、骨、玉、石、陶、木为载体,通过琢磨、刻划、捏塑、绘画等艺术手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构思奇巧、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那种讲究对称、追求平衡的审美意识和整齐、稳重、沉静的艺术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尤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其中就有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蝶形器。
9、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证明了滚滚东流的长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孕育我们民族的母亲河,都是哺育中华古文明的摇篮。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被学术界公认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同类型的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以遗址考古发掘场复原和四栋干栏式建筑再现为主体内容的遗址公园,在文物陈列馆东南100米处,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内设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遗址标志碑和花岗石镌刻的遗址说明碑。
11、2800平方米考古发掘现场布满7000年前河姆渡人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木建筑构件和散布其间的文物。场面之宏大,文物之丰富,令人惊叹不已。四栋复原的"干栏式"建筑古朴、野趣,再现了河姆渡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室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斫木盖房;有的磨制骨器,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雕刻。水田、古井、埠头、祭祀广场等原始场景反映了7000年前的原始聚落的风貌。倘佯在遗址公园,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河姆渡人用那骨哨吹奏的悠长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使人思绪绵绵。脚下那4万平方米的遗址下面还有尚未告诉人们的河姆渡人的秘密。
三、河姆渡遗址简介
1、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2、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此后的两次发掘发现遗址包含4个叠压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等遗迹,出土了夹炭黑陶等遗物和大量动植物遗存和栽培稻谷,一时轰动学术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3、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考古》杂志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展示区。
4、河姆渡遗址共发现61余种动物的遗骸,主要见于第一期和第二期,尤以第一期居多。这些遗骸多因古人食用后丢弃而较为破碎。其中,无脊椎动物3种,脊椎动物58种,脊椎动物中以哺乳类为最多,此外还包含爬行类、鱼类和鸟类。在遗址中发现的猪和狗为驯养动物。
5、在发现的猪标本中,少年个体和成年个体占到90%,且第一期发现的陶猪身体比例介于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证明当时已有养猪食肉的行为。遗址中出土的狗标本和狼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在居住区发现了疑似狗粪,证明当时已驯养狗。
6、此外,发现较多的水牛标本,说明当时也有可能驯养水牛。其余动物为捕猎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红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种。据研究,这些物种遗骸应当是本地所产。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遗址
四、河姆渡文化遗址在哪里
河姆渡文化遗址在余姚县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1973年发现,1973年、1977年两次发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距今7000至5300年。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
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被划分为依次叠压的四层,代表先后发展的四期。遗迹有房址、窖穴、圈栏等。房址主要为干栏式建筑,第一期发现有以桩木为基础的干栏式长屋,第二期出现挖坑、垫板、立柱的建筑,第四期出现坩埚状柱础的建筑。
河姆渡南面的四明山,北面姚江平原中部的慈南山地和东面南北走向的乌石山、羊角尖山、云山等低山丘陵三组山系构成硕大的工字,这种地貌犹如今天围海造田工程上抛筑的丁坝和顺坝,具有很大的促淤成陆功能。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至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多、种类丰富。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状。织的方面有经轴、分经木、绕纱棒、齿状器、机刀、梭形器等,纺织专家认为这是原始纺织机的部件。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英文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