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的五个层次(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生态系统理论的五个层次的问题,以及和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生态系统有哪五大理论基础
  2. 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3. 生态系统理论的概述
  4. 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5. 什么是生态学理论
  6. 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一、生态系统有哪五大理论基础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a.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

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

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其结构可以分成为生态核、生态基、生态库等3个主要集合。

1、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

2、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

3、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

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群落结构和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管理、跨学科合作。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整体。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了气候、土壤、水等因素。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阳光中获取的,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同时,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也通过食物链循环利用。这些过程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自然界。

3、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结构指不同种类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所形成的网络。而群落功能则包括了能量转化、有机和无机物质循环等方面。这些功能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大规模开垦士地、采伐森林、排放废气等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

5、生态系统管理:为了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包括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6、跨学科合作:生态系统论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例如,生物学家可以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而环境科学家则可以研究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

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层系统(exosystem)。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影响因素。儿童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会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

三、生态系统理论的概述

1、尽管现代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然而他仍然没有对个体发展的环境做出明确描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把这种理论描述为生物生态学理论可能更为准确。

2、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这一点往往被人为设计的实验室里的研究发展的学者所忽视。他认为,环境(或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换句话说,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像家庭)到间接环境(像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见图1)。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

3、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缺失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例如,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学家可能会检验儿童成长环境的某个方面的作用,并将儿童之间的所有差异都归于环境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例如,儿童在认知、社会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会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有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就可以思考许多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的环境效应。

四、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答案】:生态系统理论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强调发展的个体嵌套于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之中。在这些系统中,个体与系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1)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例如家庭、学校。(2)中间系统(中观系统、中介系统):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假设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3)外层系统: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例如父母的工作环境。(4)宏观系统:个体所处的大的或者亚文化的环境,包括文化价值观、法律、习俗等。(5)时间系统:是模型中的时间维度,强调生态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个体的发展。

五、什么是生态学理论

按照E.P.Odum的意见,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甚至于“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自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稳定的复杂系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omplexity)已经引起生态学家的高度重视,所谓“通常是超越了人类大脑所能理解的范围”(蔡晓明,2002),关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理论的研究(Jorgensen,1992)和生物多样性研究(Schulz,1993)代表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方向。整体论是现代生态学最重要的思想,与现代生态学的理论相对比,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始终一贯的整体论,整体论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特点,如中医中的整体论思想等。我们把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给予提炼和总结,形成了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供大家讨论改正。

六、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1、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环境(互相影响)

2、生态系统,大至整个地球,小至国家、城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班房等。

3、特点∶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变化

4、投入令各组元产生转变,最后释放物质和能量到系统以外成为产出,使系统得到短期的平衡;然后是另一组投入,另一批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演变。就是暂时受到干扰,仍会按照原来的规律逐步转变,直至回到原来的情况。

5、有阳光才有生命,才有一切自然变化。对於地球生态系统而言,太阳能是唯一的投入,产出则主要为热能。

6、非生物组元,即是四周的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水体及生命所需的各种养分。

7、养分方面,主要为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较重要的元素为碳、铁、钾、钠、镁、钙、硫、磷等,数量虽然不多,却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8、生物组元方面,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生产者(producers)、消费者(consumers)及分解者(decomposers)。

9、生产者够能自行运用阳光来制造食物,因此亦称为自养生物(autotrophs),主要为绿色的植物,亦包括一些细菌。

10、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阳光来制造食物,因此需要依赖其他生物作为供应,故此亦可称为异养生物(heterotrophs)。

11、分解者不能利用阳光来制造食物(与消费者相似),但能分解所有生命的尸骸来得到营养,同时使复杂的物质还原为简单的元素或化合物。

12、为求生存,每一种生命都会不断吸取能量和养分,然后排出热能和废物;因此,生命的维持,端赖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

13、生态系统内的各组元是互相依赖的,任何一部分受到影响,其他部分必然受到牵连;若其中某种关系被破坏,整个系统将失去平衡,以至毁灭。

关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五个层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