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笠翁对韵十灰其一的原文翻译的一些知识点,和笠翁对韵十灰全文逐句解释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假如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笠翁对韵·十灰「注释版」
4.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5.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
或指天时、地理、人道、春、夏、秋、冬;
6.三台:灵台、囿台、时台,合称三台。
7.青龙壶老杖:传说东汉时,费长房遇到一位能在壶中隐身的壶公,未学成就辞归,费长房临行时,壶公给他一条竹杖,让他骑回家。到家后,费长房将竹杖扔到山坡上,竹杖化为一条青龙飞走了。
8.白燕玉人钗:传说汉武帝建造招灵台,有神女降临,赠给武帝一双玉钗,后来,玉钗被宫女摔碎,化作白燕飞走了。
9.香风十里望仙阁:南朝后主陈叔宝为其宠妃张丽华建造了临春、结绮、望仙等楼阁,风吹过时,楼阁飘香,能传几里远。
10.思子台:汉武帝因听信谗言逼死太子刘据,后来十分后悔,修建了一座思子台以寄托哀思。
11.玉橘冰桃:据《汉武外传》记载,西王母曾赐给周穆王玉橘,赐给汉武帝冰桃。
12.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西汉史学家刘向夜里在天禄阁读书,正有些困意,忽然听见阁内有响动。他定眼一看,竟是一位乘着莲花舟、拄着青藜杖的老人从天而降!老人见阁内黑暗,冲着藜杖吹了口气,藜杖如蜡烛一般燃起光亮,刘向恭敬地请教老人姓名,老人自称是太乙真人。见《三辅黄图•六》。
3.马肝:马的肝脏。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命。
4.鸡肋:鸡的勒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或事物。
5.鳷鹊观:汉武帝在甘泉宫外建造的一座道观。
7.鹤唳:鹤鸣声。形容惊慌疑惧。
4.金花报:唐代状元及第通报家人,叫金花报喜,
5.玉镜台:东晋名将温峤娶妻时送了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
6.斝:古代盛酒的青铜器,夏桀以后成为御用的酒杯。
7.衔杯:口含酒杯。后多指喝酒。
9.雪满山中高士卧:东汉袁安遇雪天在家高卧不出,洛阳县令认为他为人贤德,举荐他为孝廉。
10.月明林下美人来:隋朝赵师雄游罗浮山,傍晚时邀请一位美人共饮,不知不觉喝醉睡着了,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梅花树下。
11.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苏子指苏轼。他任杭州知府时命人在西湖堤岸种桃树、柳树,人称苏堤。
12.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语出唐朝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郎:刘禹锡。
二、笠翁对韵十灰全文逐句解释
1、笠翁对韵十灰全文逐句解释如下:
2、春与夏相对,喜与哀相对。文辞高妙与才能优异相对。风清与月朗相对,地辟与天开相对。游玩于阆苑仙境与醉饮于蓬莱仙山相对。北斗七星与三台六星相对。十里香风自望仙阁中飘出,一轮明月在思子台上照耀。
3、因为有人求取长生之道,西王母数次带着玉橘、冰桃降临人间;为了给刘向照明读书,太乙真人乘着莲舟、扶着藜杖来到天禄阁中。朝与暮相对,去与来相对。人民众多与国家安定相对。马肝有毒与鸡肋无味相对,眼美似杏与腮艳如桃相对。
4、偶尔引发好看的兴致与难得具有舒畅的心情相对。北方的雪与春天的雷相对。白云飘过鳷鹊观,太阳照耀凤凰台。温和的气息轻拂着河边的芳草,轻细的微风吹落了林中的梅花。春天里绿柳成荫鲜花怒放,莺燕的啼鸣听起来好像充满欢笑。
5、秋风中松树呼号柏树起舞,猿鹤的啼叫听起来好像带着哀伤。忠与信相对,广博与完备相对。忖度与疑猜相对。香烟消散与烛光暗淡相对,鹊报喜与蛩哀鸣相对。“金花报”代表金榜题名与“玉镜台”代表婚娶聘礼相对。倒酒与含杯相对。岩石顶上老树横斜,石台阶上青苔覆盖。
6、大雪满山时,高士袁安在家中独卧;明月映照下,梅花仙子自林间走来。西湖堤上遍布绿柳,它们都是苏轼出守杭州时栽种的;玄都观里尽是碧桃,它们都是刘禹锡离开京城后栽种的。
7、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清,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8、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9、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怀。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10、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文集,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笠翁对韵》是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11、也从音律上教授了对一、二、三、五、七乃至十一字对的方法,声韵协调,可以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儿童学习创作诗歌的一本实用教材,被称为“吟诗作对三基”之一。
12、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
三、《笠翁对韵.十灰》
1、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chánɡ)才①。风清对月朗②,地阔对天开。游阆(lànɡ)苑,醉蓬莱③。七政对三台④。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⑤。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⑥。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jiànɡ);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⑦。
2、①大手:高手,常称著名写作家为“大手笔”。
3、[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云:“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4、《陈书·徐陵传》云:“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
5、[唐]杜甫《述古》诗云:“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
6、 ②风清月朗: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漂亮。
7、阆苑:本指昆仑之巅阆风山仙人所居之宫苑。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州(今四川阆中),嫌衙宇卑陋,遂修饰扩建成宫苑,谓之“隆苑”。后为避唐玄宗隆基“隆”字之讳,改为“阆苑”。(见[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8、[宋]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云:“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9、蓬莱:方士传说是渤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名。汉武帝游东莱郡黄县,望渤海蓬莱山,因筑城为蓬莱。唐神龙三年(707),设蓬莱县。(见《太平寰宇记·登州·蓬莱县》)
10、[宋]无名氏《蓦山溪》词云:“正快活年时,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
11、宋代词人把《醉蓬莱》列为词牌名。
12、 ④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见《尚书·舜典》)。一说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为“七政”。(见《尚书·大传》)
13、三台:古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
14、[汉]许慎《五经异义》云:“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15、道家传说,东汉费长房从壶公学仙,辞归时,壶公给他一支竹杖,说:“骑着它即可到家。”费长房到家后把杖投入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境),竹杖立化为青龙。(见《后汉书·费长房传》)
16、传说汉武帝建造招灵台,有神女降临,赠给武帝一双玉钗,武帝又赐与赵婕妤飞燕。至昭帝元凤中,再打开再装钗的宝匣,只见白燕飞出升天。后来,宫人学做此钗,命名“玉燕钗”,象征吉祥。(见[汉]郭宪《洞冥记》)
17、南朝陈国末代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极端奢靡挥霍。为讨取贵妃、宠姬的欢心,至德二年(584),又在金陵(今南京)光照殿前修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楼阁,门窗栏槛皆用高级香木做成,“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后主自用临春阁,张贵妃独占结绮阁,龚、孔二嫔共居望仙阁。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山水间广植奇花异卉,加上贵妃嫔姬所涂脂粉之气,“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隋兵攻入金陵,尽焚于火。(见《南史·张贵妃传》)
18、汉武帝的宠臣江充,诬告太子刘据搞“巫蛊”谋反,外逃的刘据在湖县(今河南灵宝西)自杀。后,武帝知其冤,即在长安建“思子宫”,并在湖县建“归来望思之台”(即思子台)。(见《汉书·戾太子传》)
19、这句的意思是:在思子台上,只有满天清冷而明亮的月光陪伴汉武帝。
20、“望”与“思”意思相似,对得很工整,但是,在这个对仗中,二者的感情却大不相同,“望仙”何等快乐,而“思子”却充满悔恨与痛苦,所以,望仙阁里有十里香风,可思子台上,却只有清冷的月光。一个繁华,一个孤寂,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色调与情感对比也很鲜明。当然,奢侈豪华的陈后主最终亡国,而汉武帝则创造了汉帝国的强盛,在这一点上也有发人深省的对比。
21、⑦ 玉橘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
22、据汉代班固所撰《汉武故事》载: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汉武宫中授成仙之道。帝燃九光之灯,列玉门之枣,摆葡萄之酒,以迎王母。王母至,帝跪拜寒暄。王母带来非地上所有之丰珍之果,清香之酒,又命侍女端来三千年一结果的仙桃七颗,四颗与帝,三颗自食。
23、 莲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24、汉成帝末年,刘向专心致志校书于天禄阁。一天夜里,一个着黄衣的老人(一说是太乙真人),乘莲舟、执藜杖,叩阁而进见。刘向在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天亮而去。(见《汉书·刘向传》)
25、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①。马肝对鸡肋②,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③。朔雪对春雷。云移鳷(zhī)鹊观(ɡuàn),日晒凤凰台④。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⑤。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lì)总成哀⑥。
26、《论语·子路》云:“子(孔子)适卫(到卫国),冉有仆(随从)。子曰:‘庶矣哉!’”
27、《尚书·益稷》载舜帝君臣作歌:“元首明(圣明)哉,股肱(指辅臣)良哉,庶时康(百姓安居乐业)哉。”后以“康哉”比喻太平盛世。
28、② 马肝:古人误传马之肝有毒,食之丧命。
29、从前有个叫迂公的人,遇事不爱动脑子,总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席间,大家都说些轶闻趣事来解闷。
30、有一个客人说:“马的肝脏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汉武帝曾经说过:‘文成将军吃马肝而死’。”迂公听了便笑起来,反驳这位客人说:“您恐怕在说谎哩,马肝长在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话,马为什么不死呢?”
31、这个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点糊涂,有心跟他开个玩笑,就说:“那您见过有一匹马活过100岁吗?这就是因为它们肝脏有毒的缘故啊!”
32、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马,是他从小养大的,感情远超过一般的坐骑。它也长有马肝,不是也要早死吗?想到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现了将来某天爱马倒毙的情景,“不行,我必须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赶去。
33、字面意思为鸡的肋骨,吃起来肉不多,扔了又可惜。引申为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但又不忍舍弃的事物;也指瘦弱的身体。
34、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dūn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35、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
36、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37、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38、晋代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他居住山阴时,有一天雪夜,忽然想念居于剡地(今浙江嵊县西)的故友戴逵(字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这已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了。小船行了一个晚上,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这就更令人莫名惊诧了。
39、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说法:“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只要乘“兴”与“兴”尽了,见不见戴安道已经不重要了。他率真、任性,张扬个性,只追求事实的过程,而并非结果,真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40、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致、兴趣、兴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规范和常理常情,这是一种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它不仅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而且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
41、[唐]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云:“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42、即“好开怀”,开心,内心舒畅。
43、[宋]孙应时《答王甫抚干和荆江亭韵》诗云:“乐哉新相知,开怀接谈晏。插花醉不辞,风光惜流转。”
44、[元]刘秉忠《木兰花慢》词云:“镜里不堪看鬓,尊前且好开怀。”
45、鳷鹊观:汉宫观名。汉武帝建元年间,建在云阳(今西安附近)甘泉宫外。(见《三辅黄图》)[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云:“过鳷鹊,望露寒。”
46、谈“鳷鹊观”,莫与“鳷鹊楼”相混。“鳷鹊楼”是南朝时的楼阁名,在今南京市。
47、[唐]李白《永王东巡歌》诗云:“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48、“弄玉吹箫”中的“凤台”是一种神话传说。实有的凤凰台,在我国有好几处:
49、一、东晋升平年间(一说宋元嘉十四年),有鸟集于江宁(今南京市)山上,文彩如孔雀,时人传为凤凰,因谓此山为凤凰山,并于此山建凤凰台。(见《嘉庆一统志·江宁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描述,就是指的南京凤凰台。
50、二、在甘肃成县东南“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古代宫庙及墓门所立之双柱称为‘阙’)。汉世有凤凰止焉,故谓之凤凰台。”(见《水经注·漾水》)
51、唐代诗圣杜甫在《凤凰台》中“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的描述,即此。
52、三、传说三国时期,有凤凰出现于湖北鄂城县东,吴主孙权遂筑凤凰台于此,并令周瑜、鲁肃定建都之计。(见《嘉庆一统志·武昌府》)。
53、四、传说周文王时期,有凤凰鸣于今陕西岐山(亦作“天柱山”),所以岐山亦称“凤凰堆”。(见《圆经》)
54、⑤ 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55、这两句引自唐代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及诸公》诗中“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
56、落梅:立春前后是腊梅开始凋落的时候,满地落花似雪,林下可以赏梅。
57、另外,有一古笛曲名叫《梅花落》,有一种酒名叫“落梅清酒”。那么,坐在清风林下,一边饮“落梅酒”,一边赏雪梅花,一边听“梅花落”,一举三得,岂不快哉。
58、⑥ 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
59、柳媚花明,燕语莺声:形容春光明媚,喜气盎然。又比喻女子体态优美,笑声悦耳。
60、《笠翁对韵》作者李渔在《无声戏·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中说:“只因他学戏的时节,把那些莺啼燕语之声、柳舞花翻之态,操演熟了,所以走到人面前,不消作意,自有一种云行水流(自然无拘)的光景。”
61、 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62、松号柏舞,猿啼鹤唳:形容环境阴森,声音凄凉。东晋医药学家葛洪《抱朴子》云:“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死亡),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比喻战乱使将士变成了非人的猿鹤虫沙等异物。
63、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云:“[猿鹤]鸣,其声哀。”
64、忠对信,博对该①。忖(cǔn)度(duó)对疑猜。香消对烛暗②,鹊喜对蛩(qiónɡ)哀。金花报,玉镜台③。倒斝(jiǎ)对衔杯④。岩巅横老树,石磴(dènɡ)覆苍苔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⑥。绿柳沿堤,皆为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ɡuàn),尽是刘郎去后栽⑦。
65、《晋书·索靖传》云:“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
66、[唐]刘沧《经炀帝行宫》云:“香销(通‘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67、[明]无名氏《寻亲记》云:“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68、 烛暗:比喻残年老人。
69、[宋]莫仑《生查子》词云:“衾单容易寒,烛暗相将灭。”
70、[宋]赵长卿《浣溪沙》词云:“五云楼阁羡刘郎,酒阑烛暗断回肠。”
71、 ③金花报:亦作“金花笺”、“金花帖子”。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及第的报喜帖子上贴以金花,谓之“金花笺”。
72、[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云:“[上]遽命龟年(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73、 玉镜台:玉制的镜台。
74、晋朝翰林学士温峤,丧妻。被姑母请去教表妹刘倩英弹琴写字,看到表妹姿容端庄俏丽,便心生爱慕。
75、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学士中为表妹觅亲,温峤于是骗姑母说找到了,门第不错,是官宦家,各方面都不比峤差。
76、他还顺手交给姑母玉镜台一枚为聘,姑母大喜。当生米煮成了熟饭后,姑母无奈之下,只好嫁女。但温、刘二人年龄悬殊,刘倩英满心不乐意,夫妻婚后不和。
77、后来,温峤友人王府尹设宴招待温峤夫妇。席间,温峤展露才华,为刘倩英赢得无限风光。二人终于和解。
78、《诗经·大雅·行苇》云:“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79、[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云:“哭不凭棺,奠不亲斝。”
80、[唐]李白《广陵赠别》诗云:“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81、 ⑤ 岩巅横老树:山顶横卧老树。
82、这是唐朝诗圣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能添老树巅崖里”诗句的化用。
83、 石磴覆苍苔:石阶长满青苔。比喻破屋久无人居。
84、这是唐代诗人刘沧《经无可旧居兼伤贾岛》中“苍苔封(覆盖)砌(石阶)竹成竿(枯死)”诗意的化用。
85、 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86、明初诗人高启咏梅诗,以《梅花九首》最为著名,而《梅花九首》中又以第一首的这两句最为世人传诵。作者在这两句中巧妙地各用了一个典故。
87、前句用的是汉代袁安拥雪独卧的故事。说,有一年,洛阳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独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洛阳令按户查看,以为袁安已经冻饿而死,便让人扫除积雪,进屋察看。
88、只见袁安直挺挺地躺着,便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不应当打搅别人)’。”后遂把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89、后句用的是隋朝赵师雄夜晚酒醉遇梅花仙子的传奇。
90、隋朝开皇年间,赵师雄游罗浮,天将黑,卧于松林一家酒店旁休息。不一会儿,一个素服淡妆美女向他走来,交谈时,芳香袭人。二人一起进酒店共饮,师雄醉倒。醒来,见自己原来是躺在一株梅花树下,上有翠鸟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觉惆怅而已。(见[唐]柳宗元《龙城录》)
91、这两句都用了拟人化手法,来形容梅的姿态。前句是雪天的梅姿,强调的是梅(高士)之清高,后句是月下的梅姿,突出的是梅(美人)之秀美,而且一为“卧”,一为“来”,有静有动,表达了作者对梅的由衷赞誉。诗句清丽,情致高远,读者即使不知典故,从美人高士、月明雪满的词句中,也能体会出作者披情入句的热忱和心态。
92、宋元佑年间,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筑堤,横截湖面,用以开湖蓄水。中为六桥九亭,夹道植柳,名为“苏公堤”。(见《宋史·河渠志·东南诸水下》)
93、 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94、唐代诗人刘禹锡因参加革新,被从监察御史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朝廷想重新起用他,但他刚回长安即写《游玄都观》诗称:“玄都观(在长安)里桃千树(暗指朝中爬上来的新贵),尽是刘郎(指自己)去后(被贬朗州以后)栽。”
95、这下,又得罪了新权贵,再度被挤出长安派当连州刺史。又过十四年,再度被召回京都任职时,他又写《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暗指新权贵)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假设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