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汽车销售2024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汽车销售2024和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2024这些车企已经喊出了小目标
跌宕起伏的2023年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一年里,仅有比亚迪、理想、吉利、岚图等几个品牌完成销量目标。2024刚开年,各大车企摩拳擦掌,纷纷明确了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准备大干一场。
传统车企偏稳健,2023年的目标销量完成度总体较高,均超过90%,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在2023年的基础上分别准备增长9.7%、10%、13%。处在转型寻找新增长点的长城,定下了54%的销量增长目标。
新势力中,野心最大的是问界,60万辆的销售目标是2023年的5倍多;智己汽车12-13万辆的目标与2023年销量相比增幅超过了214%;哪吒汽车今年压力不小,在2023年销量下滑16%的阵势下,要实现136%的增幅逆袭才能完成30万辆的目标;超额完成2023进度条的理想汽车打算完成113%的销售增幅,小鹏平稳务实要增100%,蔚来没有新车型投放只求增长44%;零跑汽车在新品投放与“反向合资”的有利条件下,同比要实现108%-178%的销量增幅...
在1月16日的长安汽车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布了2024年销量目标:冲刺280万辆,同比增长9.7%,市占率突破9.1%。长安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小目标也很明确:75万辆,海外市场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33.2%。长安汽车2023年销量超255万辆,同比增长8.7%,目标完成率为91.07%。
新品发布方面,朱华荣称今年一季度,全球首款增程皮卡长安猎手将开启交付;二季度,深蓝硬派SUV G318将正式上市;三季度,阿维塔旗下第二款SUV E15、深蓝C857、长安凯程G393将正式亮相;四季度,新汽车CD701、阿维塔中型轿跑 E16、长安启源C798、长安马自达J90A等将加入产品阵营。同时,长安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将在东南亚市场导入阿维塔11、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新品众多、海内外发力,预计长安汽车能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
根据公告,2023年全年,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50.5万辆,同比增长12.92%,其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54.96万辆,同比增长77.55%。广汽传祺累计销售40.65万辆,同比增长12.1%,其中MPV车型累计销售16.42万辆,同比增长59%,占总销量超40%,居中国MPV市场第一。广汽传祺还未公布2024年销量目标。根据广汽集团2023年在2022年销量基础再增长10%(约为264万辆)的目标,其目标完成率为94.89%。
广汽集团称,2024年是加速建设“万亿广汽”的关键一年,将重点推进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品牌焕新、协同出海、补链强链、赋能创新、布局优化、改革攻坚等关键行动,全面挑战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0%的计划目标。这意味着销量要达到逾275万辆。
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超168万辆,同比增长约18%,超额完成年度165万辆的销售目标。2024年,吉利汽车销量目标为19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增长超66%。2023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板块发力,累计销量达到了48.7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8%,连续11个月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假设吉利汽车今年销量能够保持13%的增速,就能够完成190万辆的目标。
吉利汽车的燃油车基本面扎实,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打多品牌战略,吉利汽车已经预定了两款畅销车型极氪007以及银河E8,两款车型保守估计会带来超过20万辆的增量,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难度并不大。
长城集团2023年全年销量为123.07万辆,同比增幅达15.29%,但仍未能完成2023年160万辆的销量目标,完成率约为77%。2024年,长城集团将销量目标为190万辆。长城旗下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皮卡等品牌矩阵,这些品牌矩阵需要完成超过54%的销量增长。除了欧拉是新能源品牌,哈弗、坦克仍以燃油车为主,魏牌正在转型,想要完成今年销量任务,长城汽车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共交付37.60万辆,同比增长182.2%,超额完成30万辆年度销量目标125%,还实现了单月交付量突破5万辆和单车型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这两大目标。作为新势力里唯一一个超额完成2023销量的,理想汽车2024年的目标是80万辆。想要达成年度目标,理想要完成113%的销售增幅,平均月销量需要达到6.7万辆。
除了纯电MPV MEGA外,理想汽车今年将推出价格更低的中大型SUV理想L6,同时还计划推出3款纯电车型。对于理想汽车来说,理想L6什么时候推出,将会对目标能否完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问界汽车2023年总交付量为9.44万辆。主力车型为问界M7,以一己之力贡献了6.30万辆,占比超过66%。根据问界向供货商传达的2024销量目标,问界汽车计划在2024年交付新车60万辆。在产品规划方面,除了问界M9之外,问界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SUV车型问界M8。问界是否能达成60万辆“大”目标,取决于其交付能力以及M7是否能延续爆款势头。
2023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14.42万辆,同比增长29.7%,完成20万辆全年目标的72%。2024年零跑汽车的销量目标为30-40万辆,同比要实现108%-178%的增幅。零跑的底气同样来自于2024年将推出多款新车——零跑C10、C16,下半年还有更多新品将亮相。零跑的另一底气来自于与Stellantis达成全球战略伙伴关系,首创轻资产和反向合资的出海新模式,为进一步推动销量增长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为12.7万辆,成为新势力中唯一销量下滑(16%)的车企,按照30万辆目标,完成率为42.3%。2024年,哪吒的销量目标仍然为30万辆,其中国内20万辆,海外10万辆。哪吒汽车今年要实现136%的增幅才能完成目标,难度不小。
哪吒汽车2024年将密集推出多款新车型,包括山海平台首款<a class="hidden" href="" title="SUV" data-keyType="BaiKe" data-id="356" targe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董涛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董涛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危中有机,2024年汽车经销商将迎来新曙光
——本文系《二师兄研究所》第92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170.3万辆,同比增长5.6%。
要知道,年初乘联会预测的是今年中国车市会零增长,这个表现可以说是超预期了。
那么,那些与汽车产业有关的,是不是都吃到肉了呢?
至少,很多汽车经销商不是这样。
看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如何,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指标:库存系数。
这儿展开多聊几句:一般情况下,库存系数在1.8-1.2之间,属于合理范围;库存系数大于1.5,就超过了警戒线;库存系数大于2.5,说明经销商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比较大。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1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3,低于1.5的警戒线。
这似乎可以说明,汽车经销商的日子有点缓过来了,因为库存系数反应的是经销商资金占用效率、库存去化周期以及抗风险能力。
但这份调查也显示,今年前11个月,仅有6月份和11月份两个月的时间,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在1.5以下。假如以整年为指标的话,汽车经销商今年的状况不容乐观。
有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超过50%,是2016年以来亏损比例最高的年份。
这个数字,与2023年8月份《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中给出的数字基本吻合。
这说明:经过半年的时间,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经销模式,仍是以4S店为主,但从2017年开始,这种模式就已经压力山大,亏损比例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2020年-2022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国共有超过5000家4S店退网。
进入2023年,传统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更加恶劣,它们受到了双重挤压。
目前大多数传统车企经销商都依靠传统燃油车而存活,但传统燃油车今年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所谓库存,存的主要就是卖不出去的燃油车。
虽然燃油车的存量依然庞大,但仅靠老用户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很难让4S店持续运转的。
其次,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抢走了传统燃油车的用户。
经销商一方面需要消化巨大的燃油车库存,另一方面却又很难吃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增量。
那么,传统汽车经销商有没有可能向新能源经销商转型呢?
首先,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大相径庭,销售、售后模式自然也有很大差别,销售人员培训、技术团队建设、售后服务方式都要进行大调整,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家丰田的大型经销商,会在短期内转型成新能源经销商吗?
很难,因为成本太高,这和丰田很难快速转型成新能源厂商是一样的道理。
其次,新能源时代,汽车厂商对销售渠道进行了重大调整,传统的汽车经销商就算它愿意转型,可能也没那么多机会。
比亚迪旗下高端子品牌腾势、仰望、方程豹基本采用直营店模式,海洋网中也有大约20%渠道是比亚迪直营。
除此之外,特斯拉、理想、蔚来也是直营,小鹏汽车采取的亦是“重直营、轻加盟”的模式。
汽车经销商属于汽车行业的配套,它们的走势与汽车市场的表现息息相关。
2024年汽车市场洗牌将进一步加剧,汽车经销商圈子也会迎来狂风暴雨。
这要看明年哪些汽车品牌会率先扛不住!
2023年,讴歌、雷诺、Jeep、三菱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但这些只是小角色,属于第一批被淘汰的。
2024年,可能就轮到那些大牌子了。
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一汽丰田宣布减产,广汽本田宣布进行25年来的首次裁员,日产今年一年下滑幅度达到了28.66%。
而这些,还是目前车市中混得比较好的品牌。
至于那些二线合资厂商,例如雪佛兰、起亚、现代等等,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听到它们发布重磅新车的消息了?
2024年传统合资厂商的销量规模将会进一步萎缩。今年没来得及或者不舍得“走”的传统经销商,明年可能要下定决心离场了。
就像传统汽车厂商一样,传统汽车经销商也会转型,2024年,某些翻身机会可能就会出现。
举个例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就悄悄地被不少新能源厂商捡起。
7月份,小鹏汽车开放经销商加盟授权;随后,市场又传出了蔚来接触国内头部汽车经销商,将阿尔卑斯子品牌交给传统经销商来销售的消息。
再看零跑汽车,经销商门店占比高达86%,贡献90%的销量。
更早之前,特斯拉也曾经传出过探索“4S店模式”的消息。
直营店里边也有低效、低质的,加盟店里边也有精英,对汽车厂商来说,扬长避短才是最理性的。
随着销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们或许也将会给经销商带来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吉利、埃安、长安、长城、奇瑞等厂商在转型成功之后,也倾向于寻找传统经销商。
新能源市场将在2024年进一步扩容,预计将在1000万辆以上,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量或将成为汽车总体增长的全部担当。
这个机会,传统经销商真的抓不住么?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能源汽车厂商在转型,汽车经销商也在转型。2023年1-11月份,埃安、吉利、五菱、长安、理想的新能源销量都突破30万辆,那么,传统经销商中难道就不会出现几个成功转型的精英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首次!中国汽车产销双超3000万辆!2024年还要增长
1月11日,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5%,销量环比增长6.3%,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
回顾2023年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整体市场销量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
“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缓慢恢复。5月份之后,汽车市场整体恢复,尤其是下半年恢复超预期。”陈士华解释称,2023年5~10月,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后,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中汽协方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预计可达到550万辆。
2023年国内车市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乘用车市场的恢复和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截至目前,国内乘用车销量已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
“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陈士华分析称,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开年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但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促销活动、新车大量上市等因素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持续走强,年底再现市场热销现象。
在市场整体增势中,中国品牌乘用车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达到56%,提升了6.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产品市占率达到49.9%。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品。
在陈士华看来,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出口增量和新能源产品热销的贡献。“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很快,推出的产品得到了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厚积薄发,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产业链,抓住了产业转型的机遇。”陈士华认为。
2023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各项利好政策拉动等因素影响,谷底回弹,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快速增长。其中,2023年12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6万辆和3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7%和0.4%;同比分别增长41.7%和25.1%。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商用车市场实现了谷底回弹。”陈士华表示。
在车市大盘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中,新能源车和出口形成的双动力,无疑是最亮眼的底色。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类别看,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3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上汽集团以109.9万辆的出口成绩领衔,紧随其后的是奇瑞和吉利,出口量分别为92.5万辆和40.8万辆。而从增速来看,比亚迪出口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同比增长1倍;长城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8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西班牙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分别增长5.5倍和1.3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整体来看,有将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汽车企业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过,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依旧强势,保持产销两旺势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的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
在新能源汽车近950万辆的年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了120.3万辆的成绩,出口增幅达到77.6%;而新能源汽车国内年销量则达到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
此外,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71.5万辆,同比增长9.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24.1万辆,同比增长47.7%,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8%。
“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中汽协方面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BD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假如本次分享的汽车销售2024和汽车销售未来发展趋势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