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熊科还是猫科,中国唯一一只金色熊猫(熊猫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吗)

大熊猫到底是熊科动物还是猫科动物呢?

对于大熊猫是熊科还是猫科争议了很久,有人说是熊科也有人说是猫科,但是还是大熊猫科认可的人比较多。

对于大熊猫的分类,其实纠结了很久,在最开始大家是在究竟将大熊猫分在熊科或是浣熊科,但是到了80年代之后,呼声最高的就是大熊猫科,也就是说这是独立的一科。

长久以来,由于不了解大熊猫名字的来历,就自然地将它与猫科动物联系起来。其实,大熊猫与猫科动物的特征相差很远很远。

但是其实大熊猫和猫科没有多大的亲缘关系,很多科学依据表明,大熊猫的DNA序列更接近熊科。

猫科动物是一种几乎专门以肉食为主的哺乳动物,属食肉类,猫科动物的特点有:头骨浑圆、有掌爪、奔跑起来速度非常快、身体柔韧性好等。猫科动物共有一科五属,分别是猫属、豹属、猞猁属、猎豹属和云豹属。

现在大多数食肉类动物的祖先存活于约1200万年以前的叫做小骨猫的一种动物,它的外形如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浣熊。目前看到的犬科动物、猫科动物、熊科动物、浣熊科动物,其共同的祖先都是小骨猫,这几类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只是在以后的进化历程中,彼此独立分化了出来。因此,大熊猫有可能与熊和猫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但是也有人主张大熊猫既不隶属于熊科,也不隶属于浣熊科,而应该建立一个与熊科和浣熊科并列的大熊猫科,这个科中只有大熊猫1种,持这种意见的人我国的学者占了多数。

熊猫是熊科还是猫科?

熊猫是熊科。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小熊猫是熊科还是猫科

小熊猫不是熊也不是猫,它与现存的熊科动物相差甚远,反而与鼬科、浣熊科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它们分化时间较长,所以小熊猫是鼬总科小熊猫科下的动物。

小熊猫也叫红熊猫、红猫熊,是一种小型的树栖哺乳动物,其实熊猫这个名字,原本就是小熊猫的。

小熊猫刚被发现时,曾经被放入了浣熊科和熊科,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通过系统发生学对小熊猫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它与熊科动物没有太大的关系,与浣熊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二者分化时间较长,所以小熊猫之后被分成了单独的科-小熊猫科。

小熊猫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大熊猫是熊科大熊猫属。大熊猫本质上是熊,是古代的食铁兽,小熊猫充其量算只大肥猫。

小熊猫的胆子非常小,性格温顺,最有威胁的动作就是站起来举起手掌了,当然这一动作在人们眼里只能是觉得更萌了。当受到惊吓或者感到威胁时,小熊猫会直立站起来举起双手,企图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看起来更大一点,吓走敌人。喜欢在树上睡觉,天热的时候把自己摊开挂树上,天冷的时候蜷缩起来把自己缩成一个毛团子。

大熊猫明明是熊科动物,为什么总有人把它当成猫科?

据动物学家考证,大熊猫是由”古熊“分化而来。在大约1100万年前,古熊分化成”祖熊”和“始猫熊”,前者后来繁衍成现今的熊科动物;而后者在冒称的历史中演变成猫熊科动物,即“大熊猫”,这说明大熊猫与熊是近亲。事实上,在国际动物学的规范称谓中,大熊猫是被称为“雄猫”的。

大熊猫,别名为猫熊、竹熊等,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最初食肉,经过进化后主要吃竹子,但仍然划分为食肉目。相比较而言,熊猫和熊更相近一些,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所以,大熊猫虽然是熊科动物,但不属于熊,因为它属于独立的大熊猫属。至于猫,当然不是了,猫属于猫科动物,与熊科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成为单科单属单种,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染色体和其他一些手段也证明大熊猫和熊科动物、浣熊科动物(小熊猫是浣熊科动物)关系较远。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地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大熊猫为什么是属于熊科不是猫科呢?

因为大熊猫是食肉目所以属于熊科。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扩展资料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

大熊猫属于熊科还是猫科?

大熊猫属大熊猫科

食肉目动物是指真兽或有胎盘亚纲中以捕食热血动物为主的,包括生活于水中和陆上的两大类哺乳动物。到上一世纪后叶人们对食肉动物已相当了解。其形态特征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齿和第一下臼齿组成了一对具切割作用的裂齿,犬齿粗大,头骨上矢状嵴高耸,颞窝及下颌冠状突大,以容纳强壮的颞肌,具骨质耳泡,下颌关节突位置低,四肢灵活,尺、挠骨分离,腕骨中舟状骨、月骨和头状骨常愈合,4或5趾,末端具锐爪。科以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头骨基部,特别是耳区附近的构造。

食肉目在科一级的分类上争议较少。分歧较大的是关于大熊猫的分类位置。有人认为它和熊类更接近。有人把它和原归入浣熊科的小熊猫合在一起,建立熊猫科(Ailuridae)。也有人把大熊猫单独建立一科(Ailuropodidae)。我国学者持后一种见解的较多。最近从中国禄丰古猿地点发现的原始大熊猫化石表明,它还是和熊科的关系更接近。熊猫科现生种局限于东洋界的北部,最早的化石发现于全北界的上上新统。中国在上上新统至中更新统中发现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