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24汽车排行的问题,以及和2024汽车品牌大全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2024年1月国内汽车投诉排行及分析报告
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统计,2024年1月车质网共受理车主有效投诉信息14,053宗(其中含第三方平台和后装轮胎投诉共25宗),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环比下降5.4%,同比上涨85.6%。
数据显示,本月车质网受理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863款车型,其中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228款。此外,车质网本月共接到车企针对投诉的回复14,928条(含部分之前月份投诉的回复)。在去除投诉人因为车企解决得当而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4年1月投诉量前30的车系(车型)排名如下:
2024年开年首月,国内汽车消费者投诉意愿依然高涨,虽然投诉量环比略有下降,但依旧保持在过万宗的高位。具体到榜单,有六成车型的投诉量环比出现不同程度增长。从典型投诉问题来看,“系统升级问题”和“影音系统故障”成为投诉焦点,共涉及到12款榜单车型。其中,北汽魔方首次进入榜单便排名前10位,投诉量从上个月的0宗飙升至过百宗,部分车主反馈购买车辆后,车机系统一直没有进行版本更新,导致功能不完善以及出现操作卡顿等问题,厂家迟迟未能妥善解决。此外,奇瑞瑞虎8 PLUS本月投诉量环比出现翻倍增长,排名跃升至榜单第9位,投诉增量同样来自“系统升级问题”。
1月,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的投诉量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进口品牌降幅最大,较上个月下降11.2%。从投诉占比情况来看,合资品牌份额进一步扩大,与2023年12月相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本月除德系、欧系和韩系品牌投诉环比出现增长外,其余各国别品牌的投诉量均较2023年12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日系品牌降幅最小,投诉量依旧保持在高位,占比超过总量的1/4,投诉主要集中在部分丰田品牌热销车型。相比之下,韩系品牌成为投诉量环比涨幅最大的国别品牌,环比上涨51.6%。
从车型属性来看,本月除其它、微面、大型车和跑车外,其余车型属性的投诉量均较2023年12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微型车降幅最大,环比下降29.8%。相比之下,SUV的投诉量降幅较小,依旧保持着超6,000宗的体量,远高于其他各车型属性。
1月,2022款车型投诉量出现逆势增长,环比上涨4.2%,投诉大多集中在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此外,2024款车型再次现身,投诉量较2023年12月有小幅增长,投诉增量同样来自于部分自主品牌车型。相比之下,2023款车型投诉量出现明显回落,环比下降21.3%,与2022款车型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月,汽油车型投诉量迎来小幅增长,环比上涨7.4%,投诉占比提高了8.3个百分点,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日系品牌车型。从投诉占比情况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占比连续8个月超过纯电动车型,已成为投诉最为集中的新能源类型。
车质网受理的投诉主要分为质量问题、服务问题、其他问题和综合问题。1月份,服务问题的投诉量结束了环比“三连降”,迎来小幅反弹,较2023年12月上涨7.5%。相比之下,其他问题投诉量大幅回落,环比下降65.5%,逐步回归常态。
在1月份车质网受理的质量投诉中,除转向系统和车身附件及电器外,其余系统的投诉故障数均较上个月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车身附件及电器的投诉故障数和占比较上个月双双提升,其中占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投诉多来自部分日系和美系品牌车型。
1月份的服务问题中,服务流程不完善再次独占鳌头,投诉问题数和占比均较上个月有所提升,其中占比已接近总量的1/3。此外,人员技术和服务收费本月投诉问题数也有明显增长,其中前者的涨幅最大,环比上涨25.2%,投诉问题点集中在“操作不规范”和“修出新问题”。
1月份的其他问题中,投诉问题点较2023年12月份明显增多,其中“厂家不召回”近一年来首次现身。从占比情况来看,“价格变动”依旧一家独大,但较上个月下降了8.1个百分点,投诉问题数也降至千个以下。
从创立伊始,车质网一直致力于成为车主与车企之间协调解决消费纠纷的优选第三方,终极目标是推动企业重视产品缺陷,积极解决更多车主的合理诉求。据车质网统计,2024年1月份共有5,520宗投诉因厂家解决得当,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数据显示,1月份投诉回复率达100%的车企共73家,较上月增加3家,另有22家车企回复率达到90%及以上。总体来看,车企对于消费者通过车质网提出的维权诉求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充分凸显了车质网在调解处理汽车售后服务纠纷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质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2023保值率放榜,东风本田四车夺冠领跑合资阵营
这一次,是一张有关保值率的榜单。作为业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J.D.Power,其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风云榜”,该榜单公布了各个细分市场近3年的保值率排行TOP5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保值率风云榜”是由J.D. Power联合国内某大型平台颁发的新车保值率排行榜,其数据基于二手车平台的挂牌和交易数据,并运用J.D. Power在美国成熟的计算模型并进行本地化不断更新和校验,综合样本量、车型在售状态等因素最终得出。不难看出,这是一份上榜条件严苛的榜单,也是一份极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榜单。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半年度榜单的保值率数据会受到样本的采样周期、样本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二手车市场交易行情存在一定时间上的滞后性,基本上反应的是2022年后半程至2023年初的数据——报告指出,2021年芯片短缺导致二手车价格提升;而2022年消费需求相对减弱,交易价格也出现了下降;今年上半年,部分车企相继降价,又给车市带来一定价格冲击,进而传导至二手车市场。
各级别细分市场的保值率相比前两年来说,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那么,在“普降”之后,哪些品牌和车型依旧有着相对的高保值率呢?
J.D.Power本次保值率排行榜包含10个细分市场(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豪华型车、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SUV、中大型SUV、豪华SUV和MPV),3个品牌奖项(进口品牌、合资品牌、中国品牌)和中国品牌各细分市场NO.1车型。根据车型样本量以及车型销售状态等方面设定了严格的上榜条件,最终得出了各细分市场获奖名单。
排行榜显示,小型车、紧凑型车保值率绝大部分被日系品牌霸榜,中型车保值率榜单则被日系和德系车瓜分,豪华车型中,德系车上榜较多。在诸多品牌参与的竞争中,一个日系品牌尤其引人瞩目——它,就是东风本田。其旗下思域、XR-V、CR-V、艾力绅分别夺得紧凑型车、小型SUV、紧凑型SUV和MPV车型四个单项冠军,在细分市场取得“保值率第一”。
此外,英仕派位列中型车级别保值率第二,UR-V位列中型SUV级别保值率第三。而东风本田品牌,则荣获合资品牌三年保值率第二——6款车型上榜,4项榜单第一的成绩,印证了东风本田卓越的产品实力以及良好的用户口碑。
以前,人们认为汽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家用车其实是一笔“负资产”。
曾经火遍中国的著作“穷爸爸、富爸爸”就秉持这样的观点:汽车是纯粹的消费品,不能带来现金流;特别是豪华品牌,这些价格不菲,但却只有奢侈、炫耀性消费性质的汽车,除了“好看、有面”之外,并不比普通汽车有更多功用,简直是亏本到家。
事实如此,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虽然在出行这件事上提升了体验,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各种成本。大城市里停车位少,停车费用还高;维修保养,既占用时间、耗费精力、也需要一笔费用;此外,日趋昂贵的油费、保险费、洗车费……更重要的是,一辆新车买到手,就开始贬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其价值。
如此看来,“保值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每年都在贬值的家用车来说,相对较高的保值率,就相当于给车主在下一次换车时省下一大笔费用——有些车型到手就贬值一半,卖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而有的车保值率却异常坚挺,被誉为二手车市场的“理财产品”。
保值率其实还不仅仅是“二手车价格”那么简单。产品力均衡,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全方位需求,才能造就众人相传的良好口碑,提高保值率。此外,新车的销量情况与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正相关,新车卖得好,市场接受度高,二手车交易量相对就大,车商的经营风险小,保值率也自然会水涨船高——一些油耗高、或者是存在质量缺陷的车型,被戏称为“二手车商都不敢收”,就是这个道理。
与此同时,高保值率的车型,通常产品自身质量过硬,耐久性良好,车辆在使用中的故障率较低,其后期使用费用在同级中相对也较低,即维修保养成本低,用户的用车成本低。此外,产品生命周期的价格稳定,没有大幅的价格波动,对二手车流通中保持高保值率也有影响。
考虑到这几个维度,更可以看出东风本田之成功。
60.87%!CR-V保值率再度冠绝SUV市场
本次保值率排行榜,东风本田CR-V以绝对优势再夺紧凑型SUV级别第一名,也是榜上唯一拿到60%以上成绩的车型,成绩为60.87%,充分展示了CR-V这颗“车市长青树”卓越的产品力和优良的用户口碑。
像CR-V这样在保值率榜单上领跑的车型,其在二手市场上的销量十分巨大,其二手价格也更加稳定、更具有参考价值。这背后,又有另一层含义——像CR-V这样能够在二手市场销量较大、受卖家青睐的车型,显然必须有巨大的保有量基数,这说明这款车在新车市场同样销量领先。“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其市占率显然有保障。
作为东风本田旗下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CR-V始终搭载Honda最前沿技术,收获270万中国用户信赖。今年3月全新一代CR-V e:PHEV焕新上市,首发搭载Honda e:PHEV强电智混技术,动力性能更强、燃油经济性提升、科技配置升级,更为东风本田的新能源转型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另一个层面,保值率代表了一辆车、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和接受程度。保值率不错的车型,都来自于那些口碑优异的品牌。CR-V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也被转化为了其保值率的一部分。
最后,保值率还反应出车型的可靠性,乃至品牌的售后服务水平。那些“不是在修车、就是在修车路上”的车型,拥有它们让车主格外闹心,又怎么可能在二手市场上卖出一个好价钱呢?事实上,正是因为CR-V多年来一直销量领先、品质稳定、售后服务便宜又安心,所以才能在二手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东风本田的另一个“种子选手”,当属获得紧凑型车保值率榜首的思域——作为“运动美学新标杆”,思域不负众望,以56.69%的保值率位居榜首,再次斩获紧凑型车排名第一。
干练精悍的车身造型、热血纯粹的运动基因,成为思域标志性的符号,让思域收获了一众狂热粉丝。与此同时,思域的运动也确实存在于其DNA——以240TURBO车型为例,其搭载的1.5T地球梦发动机,拥有182Ps、240N·m的动力储备,超越了市面上大部分运动紧凑级车的水准。此外,第十一代思域还提供e:HEV混动车型,搭载e:HEV强电智混的技术成果:第四代i-MMD混合动力系统,更强的双电机布局、更高的发动机效率和更精准的电驱控制系统,为车辆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将百公里油耗降低到了5L以内。
小型SUV细分市场中,东风本田XR-V多年来持续表现稳定,以时尚外观、越级魔术空间和智能科技配置一路领潮前行,此次榜单再度占据小型SUV榜首;在MPV市场,艾力绅则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及市场终端稳定性斩获第一,3年保值率更高达64.49%。不久前,东风Honda 2024款艾力绅全新上市,以更爽快的混合动力、体面的质感设计、愉悦的驾乘空间及实用的智能配置,再度刷新产品力新高。
除了四位金牌选手,获得细分市场保值率第二的英仕派和UR-V也同样实力不俗。
英仕派在中型车市场占据一片天地,以58.14%的成绩获得第二名。足见其优雅出众的外观、卓越的产品力已深得用户认可。今年7月,全新英仕派驭电来临,在造型设计、动力系统及智能配置等方面全维进化,可谓重塑智电时代旗舰轿车价值新标杆;中大型SUV中的佼佼者UR-V,在中型SUV市场保值率排名第三,其高端奢华品质在用户群体中早已形成良好的口碑。
得益于完善的产品布局、优秀的市场占有率,东风本田在合资品牌保值率排名始终靠前,以57.10%的成绩斩获第二,展示了不俗的实力。
东风本田的高保值率,源自于“精益求精”的造车态度。从创立至今,20年来,东风本田在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注重品质控制,严格执行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三不”原则。其独有的“检查技术者”体系,更是站在消费者角度全面审查产品质量,实行问题车辆一票否决,将生产公差控制在国家标准的二分之一,确保出厂的每一辆车均为“高品质”,成就了“出品即精品”的业界口碑。
以品质为基,东风本田持续引入先端技术,不断提升产品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打造超越期待的出行体验。目前,代表Honda最先端科技的第四代 i-MMD双电机混动系统、Honda CONNECT 4.0、Honda SENSING 360已搭载于旗下多款车型,深刻诠释东风本田为用户打造品质与科技感兼备的出行新价值。
面对未来,东风本田依然有着自己的步调。
2023年上海车展,东风本田首次以没有纯燃油车的阵容参展。未来,东风本田将围绕电动化品牌e:NS与强电智混,以及下半年推出的全新自主品牌展开。到2025年,东风本田电动化产品占比达50%。而可以预计的是,东风本田的高品质、高产品力以及由此产生的高保值率,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2024年6家推新品牌的汽车厂商盘点,谁的赢面最大
一家车企,如果对某个细分市场久攻不下,或者想开拓更多的细分领域,一般会怎么操作?
很多厂商首先想到的就是:搞个新品牌。
因为新品牌一般都有新人设,也会有新玩法,有可能带来一些新气象。
比亚迪搞出了仰望、腾势和方程豹,长安有启源和深蓝,长城有坦克、魏牌和欧拉,吉利有银河、领克、极氪。
效果好像都不错,于是,跟风者就要来了。
那么,2024年有哪些厂商会采取这种玩法呢?
在燃油车领域,大众表现尚可,1-11月份国内累计销量突破270万辆,超过了比亚迪。
在新能源领域,大众ID.系列11月份销量接近3万辆,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众与丰田不一样,它对电动汽车并无抵触心理,它是真的要转型的,那么这个表现就不太够看了。
近日有消息称,一汽-大众计划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鉴于目前ID.系列车型均为纯电,新品牌可能会专注于插混车型。
如果计划成真,那么它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新车的投放速度会加快;第二,它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首先,如何理清与一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安徽大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次,新品牌如何定位?要做电车领域的“捷达”吗?
世极,是丰田旗下的大型SUV,此前曾经在广州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售价达到200万元,号称丰田的劳斯莱斯。
现在市场上有丰田准备把世极变成独立品牌的传闻,就像皇冠、兰德酷路泽、雷克萨斯一样。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丰田表示“不慌”,它必须要稳住自己的传统市场。
不过在中国市场,丰田这个动作成功与否,都不太重要了,原因很简单,时代已经变了。
日系三兄弟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都比较一般,不过它们采取的对策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早在今年9月底,东风本田就宣布退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名为“灵悉”,它有自己的新LOGO,也有自己的专属纯电动平台,同时还推出了首款概念车灵悉L,预计将会在2024年正式量产上市。
从概念车上来看,灵悉的设计风格将会以年轻化为主,车身线条、车身姿态都比较个性化,与目前东风本田的e:NS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根据东风汽车的规划,未来的电动化策略将会围绕油电混合、e:NS和灵悉展开,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推出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
现在的问题是,有了新品牌,就真的能做起来吗?
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有了新品牌就能做起来,那e:NS为什么没有做起来?
现在就看灵悉的纯电动平台怎么样了,如果真的得到用户认可,那就可以证明,东风本田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被华为搅得热火朝天,华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内卷。
根据华为此前的规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品牌以“界”命名,除了已经确定的北汽与江淮,鸿蒙智行可能还会有一汽等厂商加入。
华为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相信会打消不少合作伙伴的疑虑。
不过。华为的强势作风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华为将从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全方位负责,这会劝退不少潜在的合作者。
华为的内心世界是:我这儿有好东西,事情交给我,保证你赚钱。
其它厂商的内心世界则是:交给你,那还要我干什么呢?
但让其它厂商无奈的是,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还真能卖得出去,11月份问界M7销量达到1.7万辆。
2024年的华为系,前景如何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会让不少厂商继续纠结于合作还是不合作。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华为已经申请了一系列“界”字辈商标,包括“问界”、“智界”、“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知界”、“羿界”、“尊界”、“擎界”等。
看样子,这是要一揽子全收了的节奏?
11月份蔚来汽车销量仅为15959辆,它已经在月销1.6万上下徘徊了三个月之久。
其实蔚来的车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太贵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但如果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降价,又会影响整个品牌的高端属性。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低端品牌。
当然,这个“低端”,是相对于蔚来在售车型来说的。
根据蔚来汽车此前的说法,其将会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阿尔卑斯品牌,售价区间为20-30万元。
阿尔卑斯品牌预计仍会保持比较强大的性能,800V高压架构之类的不会缺席,换电模式也会坚持,但一些高端配置和服务可能会砍掉。
技术方面,蔚来是真有东西的,而且比我们许多人看到的都要多。
但问题是,2024年下半年才发布,正式走量估计要等到2025年了,这个时间,还赶趟吗?
低端市场,不单蔚来想做,小鹏也想做,不过,小鹏想做的“低端”是真低端: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
8月28日,小鹏宣布与滴滴达成合作,具体内容就是,滴滴把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打包,换取小鹏汽车3.25%的A类普通股,这次交易,造就了小鹏的低端品牌:小鹏MONA。
滴滴大家都是知道的,它做的就是网约车,即便自己造车,也不会造什么高端车型,此前它与比亚迪合作的D1,就是面对B端市场,也是15万元级别。
小鹏也想入局15万元以下的市场,而网约车、出租车是个很大的市场。现行政策规定,网约车使用年限达到8年就要强制退出市场,这催生出了每年237万辆的换车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